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法治力量,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相关文件要求,近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司法局制定了《管城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4年3月1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郑州市“1+7”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4〕14号),要求在一个中央法务区的基础上,在7个主城区内同时构建各具特色的法务区。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要求,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结合管城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为了推动管城更快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发挥管城自身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专业的法律服务平台。
把兴达国贸、金成国贸、裕鸿国际商务楼群作为核心区域,吸引律师事务所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整合资源,提高合作,为管城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方案》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结合我区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等,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发展战略。首先,把兴达国贸、金成国贸、裕鸿国际商务圈作为法务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和发展需求,吸引各类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入驻。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不仅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还着力打造完善的法律服务生态环境,促进各方合作共赢,形成覆盖全业务链条、辐射范围广泛的集聚效应。
四、《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法务区建设将分两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试点先行期,主要以兴达国贸、金成国贸及裕鸿国际商务圈为核心区域,率先推动政策实施,吸引各类法务机构入驻,打造创新示范样板。第二阶段进入全面提升期,将充分利用管城的区位优势,建设全新的法律服务平台,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律服务集群,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方案》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一是集聚法务资源,强化专业服务:推动律师、仲裁等多元法律服务资源向法务区集中,引育 “专精特新”的法律服务机构,打造一支高素质法律服务队伍,实现法律服务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法治保障:依法保障市场主体权益,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行业协同合作,为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实行创新发展,拓展服务领域: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创新模式、拓展业务,培育规模化品牌化律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结合与跨行业专业合作。
六、《方案》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汇聚核心功能,建设法务平台:积极引导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法务区集中,鼓励辖区内公证、司法鉴定等机构入驻或开展业务;其次,充分利用特色经济资源,融合法务区建设,吸引外商投资,带动法律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并建立涉外人才库,选拔专业人员,为外商投资和本土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重点领域法律服务,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最后,由区司法局牵头成立指导组,联合相关局委,协调法务区的日常事务,监督管理,实现法务区的自我管理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是科技助力升级,拓展辐射范围:通过推进法律科技深度应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布局创新功能,打造法治人才培养高地,增强法务区辐射力;以“以商促法、协同发展”为思路,遵循“三位一体”融合原则,建设商事法治资源集聚区,为郑州开放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并整合行业资源,举办法律交流活动,搭建共享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扩大法务区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三是做好配套服务,提升法治保障:为推动法务区高效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运营管理机制,搭建 “e + 亲” 法律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入驻机构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夯实法务区建设基础;另一方面,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在重大行政决策时严格把控法律关口,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在政府论证中充当智囊团,提升决策科学性,同时积极参与涉法事务处理,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保障政府工作合法有序开展。
七、管城法务区将打造什么样的效果?
通过管城法务区建设,整合众多优质法律资源,提升管城整体的法治水平,主动谋求法律服务业服务郑州的能力,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根本性、保障性作用。在郑州市“1+7”法务区建设的引领下,管城法务区协同保障,在郑州市形成法律服务机构集聚度高的法律服务软实力生态圈,系统性打造中部地区法律服务一体化示范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解读机关: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司法局
解 读 人:朱明丽
联系方式:0371-866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