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芳芳、段贯英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平台前置化材料审核环节的意见建议”我局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聚焦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实现企业群众到大厅办事上一网、进一门、到一窗、一次办好。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市场主体保增提效。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企业档案智能管理平台和标准化档案室,使全区19多万份市场主体档案安全规范存放,注册、变更、注销、远程查询等事务更加高效便捷。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度,对省市区政府重大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交办事项,建立“上门服务小分队”。坚持“企业服务日”制度,由局主要领导担任“金牌店小二”,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上门服务。制定发布《管城回族区2024年度新增市场主体专项考核方案》,联合区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园区,共同挖掘机动经营商户资源;大力推行“一址多照”改革;尝试推进“集群注册”;对接我区高校,联合人力资源、教育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资源进行深挖。再造商事登记“一件事”流程,搭建“一站式”企业开办服务,创新营业执照和小经营店登记证一站式物理联办,出台《管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增提效新十条》。截至目前,全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192322户,超额完成市定目标。推动400余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发展新“四上餐饮企业”24家,招商引资落地企业10家,注册资金近11亿元,营业额超62亿元。
二、有关建议情况答复
关于您建议中提到的“将线上企业变更登记材料审核环节前置”问题,因我局仅是基层执行机构,无权对线上登记系统进行调整,我们会将相关情况整理汇总形成书面报告,报送上级机关;同时我局也利用新公司法实施后,需要调整系统的档口,积极参与省局审批系统建设,配合省局制定网上申请材料12种。自2024年8月后,网上业务文书基本采用自动生成,90%以上市场主体在不添加个性化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一次申请即可通过。此外,我局也将有效积极作为,多项措施助力企业线上登记业务提质增效。
(一)确保审核标准统一,告知准确。
制定了《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和驳回精准服务标准(试行)》,明确要求行政服务大厅、各所窗口、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审批登记人员严格按照《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公示流程及时限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针对超过2次驳回(退回修改)的市场主体,必须“精准告知”,除文字表述(含线上线下)告知外,要主动电话与申请人对接,详细告知申请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为市场主体填报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二)科学调整分工,提高审批效率。
印发了《郑州市管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权限的通知》,将工商登记、药品、医疗器械部分审批事项下放至各市场监督管理所办理,充分利用各所便民中心网点多、距离近的优势,大力推进“就近办”,进一步提高我局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效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加大宣传推广,提高群众知晓度。
加强窗口前沿阵地的宣传引导,申请人在咨询登记注册相关事项时,窗口人员就详细讲解并积极引导其利用“一网通办平台”办理营业执照的好处及操作流程;在大厅窗口、各监管所设置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宣传信息;依托市场监管日常监管、年报公示等综合职能,在社区、大型超市、商场等人员流动大的区域发放“一网通办”宣传单张,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宣传效应,让更多商户了解商事制度改革成果。
(四)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多次组织开展全局窗口人员的全员业务培训,更新相关业务知识,熟悉“一网通办”办理流程,确保全程电子化业务的咨询、导办精准、专业;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工作例会”等场合对企业开办岗位的业务骨干进行强化培训和业务交流,集中讨论全程电子化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问题,采取“传、帮、带”方式进行学习提升,全面提高窗口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探索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新模式
结合实际,拟有针对性的制定我局容缺受理制度,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时,在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条件或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的情况下,经申请人自愿申请并作出相应承诺,综合受理窗口先予受理,在材料补齐补正后,行政审批窗口于承诺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意见,颁发相关批文和证照。积极寻求打破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审批模式,将补正材料与受理审核工作同步进行,有效解决申请人多次往返跑的难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在窗口安排综合业务素质强的人员专门负责全程电子化业务,做到受理、审查、核准无缝对接,实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工作机制,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网办业务申请,做到即受理即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体现全程电子化登记便捷、高效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覆盖率,力争新开办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率达到100%。
(二)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并联审批工作力度,加强各涉审部门间审批环节的沟通衔接,及时将项目手续的受理、进展情况和办理结果推送至相关部门,做到同步了解项目进展,以提高并联审批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大厅内派驻部门的沟通,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实行内部并联,提高接件、出件,提升并联审批工作水平。
(三)持续深化“一窗受理”改革。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积极对接市局,掌握最新工作要求。确保“一窗受理”综合受理率再提高。
(四)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动态调整;加强“一网通办”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申报,提高网上申报比率,强化电子监察,提高办事效率,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
(五)持续推进“一件事”改革。大力优化业务办理路径,按链条进行分类整合,不断精简办理环节,缩减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