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名城之“根”在管城。作为郑州市中心城区和老城区,管城区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文物资源200余处,4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除了商代王城外,管城区周边还集聚着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文化遗迹:东汉文庙,唐朝开元寺、夕阳楼,元代北大清真寺,明代城隍庙、天中书院、清代岳氏民居等,诉说着郑州3600多年的辉煌历史。
然而,作为郑州文化名片的管城,在博物馆数量和门类上都比较滞后,民营博物馆更是寥寥无几。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为不同文化汇集交流的殿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及其承载的历史,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民众共同拥有的财富。与此同时,博物馆正越来越多地充当社交场所和城市客厅的角色。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通过在博物馆举办/参观展览、参与活动、担任志愿者、成为博物馆会员甚至休闲娱乐,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广泛、更密切的联系。
民营博物馆作为新事物,近年来,放眼全国,其数量迎来了快速发展。窥其价值,大概有三:
(一)藏品种类广泛,有效填补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不仅仅局限于具有经济价值的藏品,还包括奇石、根雕、老家具、古钱币、民俗物品、工艺品、乐器、民间装饰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藏品,有效填补了我国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
(二)藏品个性十足,可彰显不同行业、不同门类传统文化。由于国有博物馆展出的主题或种类往往是固定的,而民营博物馆的藏品则是根据建馆者爱好或行业特点而设定的,覆盖面广,种类丰富,在展出形式上灵活多变,主题精准且丰富,让参观者能够体会到各行各业、各门各类的传统和文化。
(三)便捷展示,集散落为一体。民营博物馆在藏品的征集上存在明显便捷,通常是展馆负责人将多年收集的藏品或各地淘来的宝贝进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集聚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
二、提案建议:
民营博物馆还是一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河南作全国文物大省,民营博物馆起步较晚;管城区作为“郑州之根”,加大民营企业设立民营博物馆扶持力度,加速民营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出台支持政策。支持并扶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设立行业博物馆,简化审批手续,做好相关服务。
二是落实土地政策。对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建议应尽快依据《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依相关规定落实划拨土地,让投资者吃定心丸。
三是给予文化专项经费资助。民营博物馆运营经费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财政拨款支持。在民营博物馆场地费用、员工工资以及文物征集、修复、养护、宣传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尤其对于填补国家空白类别的民营博物馆则给予特别奖励。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建议设立民间收藏艺术品仲裁机构,为银行提供抵押贷款保证。民营博物馆贷款,财政应给予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无息支持。
五是减免一些费用。在民营博物馆建设中,应减免报建过程中的所有规费,减轻民办博物馆负担。对于三级以上博物馆,建议在电价方面给予扶持。
六是加强运营保障。加强对民营博物馆的文物征集、保管及库房管理的技术支持,并设置征集和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民营博物馆的持续发展。
七是加强人才培养。吸收民营企业博物馆代表进入全省文旅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河南高校每年举办民营企业文旅管理人员培训班;推动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建立人才互动机制。民营企业文旅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参与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