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型行政执法水平,探索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我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推行“服务十执法”工作模式,全面梳理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引导行政相对人积极预防、主动纠正违法行为,避免违法风险。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分类梳理风险点,明确违法情节,依据和处罚标准,梳理查找易犯易错违法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促使行政相对人积极预防、主动纠正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化解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
一、风险等级划分
(一)高风险违法等级。属于最大风险等级,主要包括:实施重大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违法行为或者某一时段、某一地域、某一行业易发、高发、多发的违法行为。从加强培训、强化监管方面制定防控措施,有效规避执法风险、增强后续管理。
(二)低风险违法等级。属于一般风险级别,主要包括:适用简易程序实施统计处罚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微,经行政指导能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偶发、少见的违法行为或者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包容审慎监管的行为。从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规范引导等方面制定防控措施,建立有效防控机制。
二、工作流程
(一)梳理违法风险点。对近年来监督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已办结的执法案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行政相对人的违法风险点,根据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发生的概率等划分风险等级。结合执法职责,分批次或者分等级进行杭理,先杭理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违法风险点,也可以按照时间、地域、行为等对违法风险点进行分类
(二)制定防控措施。通过综合分析违法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制定防控措施,防控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主要从监督管理机构和行政相对人两方面分析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
1.监管机构。例如:执法理念落后,不能将行政指导融入统计管理、统计执法的全过程,管理水平低:执法目的不当,监管不到位、不作为,懈怠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不公、处罚不力:制度不完善等等。
2.行政相对人。例如:法治观念淡薄,违法成本低,经济利益驱动,侥幸心理,疏忽大意,等等。
根据不同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一是向行政相对人提出建议应该怎么做。二是对行政相对人如何疏导。三是对行政相对人发出哪些警示。推动部门联合,强化联防联控。集中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单位、特种设备经营、使用单位等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有效:安全主体责任、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严防食品安全事件、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等发生。
(三)充分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加强风险防控。针对初步杭理出来的违法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对不同的相对人分类进行征求意见。督促各单位守法诚信经营,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经营。
(四)注重分析评估。定期从违法行为数量的增减、行政相对人法律遵从度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高低等方面,对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对成效明显的编制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对不适宜的及时修订完善。同时,注重宣传引导,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学校、医疗机构等负责人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市场经营主体、学校、医疗机构等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经营者落实违法风险防控制度。